2008年5月8日 星期四

地理2

第四大組
主題:教穑大樓後方的花園
還記得剛開始進宜大的時候,看到學長姊口中所謂的花園,心理都在想那真的是花園嗎?怎麼感覺像一個廢棄的地方阿!後來學校把花園圍起來了,才知道原來學校要對花園做一番整修,每一次上課經過的時候,看到花園外圍起的鐵皮,不禁的想到底裡面變成什麼樣子了?後來鐵皮拆掉了,我們看到了一個美麗的花園,雖然面積很小,但是都具備了一個花園應該有的樣子;對於這一個花園我們還有許多未發現的地方,希望經過這一次我們的觀察之後可以更了解這一座花園的美……
小組主題:噴水池
每我們經過花園,最明顯的應該就是那一座噴水池吧!每當我們要去上課的時候,都會故意走入花園走到噴水池的那座橋上看看水裡的動物,但是我們都只是知道水池裡有動物而已,對於水池裡的一切一概不知,爲了更了解水池裡的生態,所以我們這一小組決定以噴水池為這一次我們研究的主題。
研究主題:
1. 我們先會確定水池裡的動物有什麼?並且約略的統計數量?
文獻閱讀:
校園生態水池DIY
由於生態水池能孕育豐富的動植物,有利於自然科教學,因此水池成了各級學校之最愛。有些學校雖已有水池之設置,但大多為水泥化之水池,且多種植或放養外來動植物,談不上生態。其實校園生態水池之營造並不難,只要多了解野生動植物的習性,思考水生生物喜歡的生存空間就能創造出接近自然的水池。首先水池面積 不要大,5至15平方公尺較適宜,形狀應求不規則、彎曲,避免平直、整齊之形狀;水深在10至50公分間作不同比例配置,池底以成分占40%以上之粘土厚 度30至40公分壓實即可防漏,池底挖溝,或堆石、堆枯木等多孔隙材料做成深淺不一且多變化之地形,提供水生生物利用之選擇;水池邊坡應平緩,以自然之土 壤、木材或天然石塊砌成,營造動物喜歡之緩和坡面與多孔隙,以利動物棲息隱蔽。上述硬體完成,其次再依不同水深,栽植原生之濕生、挺水、沈水及浮葉等植 物,如大安水蓑衣、三白草、半邊蓮、野慈姑、水丁香、野薑花、香蒲、台灣萍蓬草、水蘊草、苦草等,周邊栽種親水之原生地被、灌木及喬木;水源及水量應維持 清潔與穩定,進水管道及出水管道可以隱藏方式設計。此外,流動水源及利用沉水馬達製造震動效應亦可減少水域中藻類大量滋生;池中及岸邊植物視生長及競爭情 形隨時做必要之整理,俾利維持水流之順暢;池面大部分之區域每天應維持適當之光照,以利各種動植物之需求;如果水池和外界有平緩而自然的廊道,可供野生物 自然進入之途徑,讓野生動物自然地逐漸建立其族群,否則可以小規模放養泥鰍、馬口魚、蓋斑鬥魚、貢德氏蛙、澤蛙、各種蜻蜓幼蟲(水蠆)等原生物種。但是要 防止福壽螺、吳郭魚、巴西龜、琵琶鼠等外來物種。
  生態水池並非困難的技術,儘量用當地而且可以永續的材料,用簡單、耐久的建築技術,以備損壞時,師生都可以自行修復及更換,例如水岸段砌石塊或疊石,可以排列成多孔隙生態空間或石塊休憩椅或石塊隔離帶,並製造多變化之視覺效果,以符合就地取材與DIY原則。
文獻出處:http://www.greenschool.org.tw/node/11140
教學生態水池整建計劃
策劃/執行人: 陳明珍,楊文賓,胡其港
(楊簪綾@新竹縣新埔鎮文山國民小學 : 04/09/14-21:16)
1.融入自然環境,利用社區鳳山溪特產卵石堆砌護岸。
2.生態系景觀的示範和教育。
3.多樣性生態棲地。
4.水資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進行方式:
本校原有一人工水池,原先作為造景用,年久失修多時,水泥鋪底已損毀殘破不堪蓄水,差點提出被填平的命運,但在現在「環境教育」、「生態教學」的強烈需求下,大家均希望水池能重新燃起生命,最重要的是為校園帶來新的生命契機,維護校園生態的多樣性。
1.底部整修:原有水泥池底已斑剝脫落,把水泥鋪面改為皂土毯和不透水布,並重新覆土,水池分為60公分深的深水區、40公分深的淺水區及溝渠溼地區。
2.自然護岸:利用本社區鳳山溪之特產卵石堆砌護岸,並請社區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搬運卵石,大家都盡一份力來打造我們的生態水池,卵石堆疊的空隙可提供魚類或兩棲類棲息之用。
3.植栽:新埔鎮有許多種植蓮花的休閒農場,生態水池完工後由新竹縣蓮花推廣協會理事長曾國渠先生提供植栽,由小朋友自己動手栽種。
4.水源:本校位處半山腰,地勢高亢,水源分外珍貴,我們將逆滲透飲水所排除的水以水塔收集,除澆灌花木外,兼做水塔滿時水池調節功能,平常水池也裝設馬達,以循環水流節約用水。
成果敘述:
1.本校是本縣第一個採用自然工法整建生態水池的學校,具有指標作用,完工後不僅多次在縣內研習現身說法,也有許多教育同仁蒞校參觀。
2.水池除了有挺水、沉水、溼地及浮葉植物外,另種植、飼養原生物種,如萍蓬草、台灣鬥魚等,提供學生更多元管道認識水生世界。
實施者心得:
本計劃自整建開始備受全校師生關注,因為大家都很想要把原有廢棄的水池恢復作用,除了關心工程進度外,大家也一起幫忙做我們能做的事,小朋友甚至在上學途中或校園裡撿到一個石頭,都要像寶貝一樣趕緊送到工地,眼看快完成了,又很熱心提供自己家的水生植物,也嘗試自己種下去,下課更擠一堆觀察欣賞,提供了一個休憩和教育的場所,假日更有許多社區民眾到校休閒,並主動放養魚類,逼得我們趕緊在水池旁豎立告示,為維持生態水池的生態平衡,請勿放養任何生物,看來我們的生態水池不僅是我們的,也是社區大家的,我們不僅要教小朋友,連家長也需要教育,但是還是很欣慰,大家都這麼喜歡這裡,我們一切的辛苦就都值得了!
學習者心得:
以前的水池破破的,地又很難掃,現在變成水池,好棒啊!我們班幫忙種了許多種水生植物,我們都在比賽誰種的長得比較快,我的野薑花很爭氣,長很好,老師說以後會開香香的花,我天天去看它,希望趕快開花!
文獻出處:http://www.greenschool.org.tw/node/6434
實驗設計:
我們都知道水池裡的生物有魚.烏龜.蝌蚪等等……生物,但是卻不知道數量,不過水池那麼大要知道精確的數量也有一定的困難度,經過我們這星期以來的觀察,大部分的生物都集中在小橋的兩側,所以我們會針對小橋兩側的生物做約略的估計;我們將會持續觀察一周每天計算我們所看到的約略數量再加以整理。